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早期皮肤黏膜损害、骨骼异常、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及迟发性后遗症等特点。该病由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引起,需通过青霉素治疗并定期随访。
出生后2-8周可出现斑丘疹、水疱或大疱性皮损,多见于手掌足底,常伴脱屑。口周及肛周出现放射状裂纹,鼻黏膜充血导致特征性"梅毒性鼻炎",表现为浆液血性分泌物。这些损害具有高度传染性,需严格隔离护理。
约80%患儿发生骨软骨炎,表现为四肢假性瘫痪帕罗特假瘫。X线显示干骺端锯齿状破坏、骨膜反应等特征性改变。长骨对称性受累可导致"军刀胫"畸形,肋软骨连接处肿大形成"串珠肋"。
肝脏肿大伴黄疸常见,脾脏肿大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检查可见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部分患儿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肱骨内上髁淋巴结肿大温汉姆征具有诊断意义。
急性脑膜炎表现为前囟膨隆、颈强直,脑脊液检查显示淋巴细胞增多。未治疗者可进展为慢性脑膜血管梅毒,出现脑积水、颅神经麻痹特别是听神经受累导致耳聋及智力发育迟缓。
2岁后出现的哈钦森三联征包括间质性角膜炎、哈钦森齿上门齿中央凹陷和神经性耳聋。其他特征包括马鞍鼻、克拉顿关节无痛性膝关节积液及智力障碍。血清学检查持续阳性提示需要复治。
确诊患儿应立即接受青霉素静脉治疗,疗程10-14天。治疗期间需监测吉海反应,定期复查血清学滴度直至转阴。哺乳期母亲若未规范治疗应暂停母乳喂养。所有患儿须进行眼科检查、听力评估及神经发育随访,接触者需同步筛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营养支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