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易疲劳可能与激素失衡、睡眠障碍、营养缺乏、心理压力或慢性疾病有关,需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或医疗干预。
睾酮水平下降是30岁后男性疲劳的常见原因,表现为肌肉流失、性欲减退。可通过血液检测确认,治疗包括睾酮替代疗法注射剂、凝胶、贴片,配合负重训练和锌元素补充牡蛎、牛肉、南瓜籽改善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肥胖男性中高发,夜间缺氧导致白天嗜睡。多导睡眠监测可确诊,使用CPAP呼吸机、减重5%-10%、侧卧睡姿能缓解。普通失眠建议保持22-23点入睡,睡前避免蓝光刺激。
铁元素不足影响血红蛋白携氧能力,素食者及消化道出血风险人群需警惕。血清铁蛋白检测低于30ng/ml需补铁,优先选择血红素铁动物肝脏、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咖啡茶饮需间隔2小时服用。
职场压力引发的慢性疲劳占比达42%,伴随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显著,每日15分钟正念呼吸练习,必要时短期使用SSRI类药物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
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会引发餐后困倦,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需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怕冷、便秘,TSH超过4.5mIU/L需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建议每年体检包含糖化血红蛋白和甲状腺五项检查。
饮食上增加三文鱼、核桃等ω-3脂肪酸食物减少炎症反应,运动采用HIIT间歇训练提升线粒体功能,每周3次20分钟即可见效。长期疲劳超过2周且休息无改善,需排查EB病毒感染、慢性肾病等隐匿性疾病。保持下午3点后不摄入咖啡因,睡前2小时用39℃温水泡脚10分钟可提升睡眠质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