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男性健康 > 男性生活常识 > 正文

男人为什么那么累

发布时间: 2025-04-26 15:3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男性长期疲劳可能由工作压力、睡眠不足、营养失衡、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因素引起。

1、工作压力:

高强度脑力或体力劳动导致皮质醇持续升高,引发慢性疲劳。调整工作节奏,采用番茄工作法分割任务,每天安排15分钟冥想放松,必要时与上级沟通工作量分配。短期可使用西洋参含片缓解疲劳感。

2、睡眠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熬夜习惯影响深度睡眠质量。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选择侧卧睡姿减轻打鼾,睡前2小时避免蓝光刺激。褪黑素补充剂短期使用不超过2周,建立固定作息时间表。

3、营养缺乏:

铁蛋白低于30ng/ml或维生素D不足导致肌肉无力。每周摄入3次动物肝脏补充铁质,早餐添加巴西坚果补硒,午餐搭配彩椒促进铁吸收。严重缺乏时需注射维生素B12针剂。

4、睾酮下降:

30岁后每年睾酮降低1%-2%引发精力衰退。晨间睾酮检测低于300ng/dl需考虑凝胶替代治疗,配合深蹲、硬拉等抗阻训练,减少大豆制品摄入避免植物雌激素干扰。

5、情绪消耗:

情绪劳动和情感压抑累积形成心理疲劳。认知行为疗法识别自动负面思维,每天记录3件积极小事,培养钓鱼等独处型爱好释放压力,必要时短期服用SSRI类药物。

建议每周进行3次20分钟间歇性有氧运动,饮食增加牡蛎、南瓜子等富锌食物,工作间隙做肩颈拉伸。长期疲劳伴随体重骤变或胸痛需立即排查心脏问题,夜间盗汗要检查甲状腺功能。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依赖能量饮料造成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男人容易累是什么原因
男性易疲劳可能与激素水平下降、睡眠障碍、营养缺乏、心理压力及慢性疾病有关,改善需从调整作息、补充营养、缓解压力、排查疾病入手。1、激素失衡:睾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自然下降,30岁后每年降低1%-2%,不足会导致代谢减缓、肌肉流失。检测游离...[详细]
2025-04-26 15:13
男人每天特别累是怎么回事
男性长期疲劳可能由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营养缺乏、激素失衡或慢性疾病引起。1、睡眠问题: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身体修复功能下降。建议保持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温度控制在18-22℃。严重失眠者可考虑褪黑素...[详细]
2025-04-26 12:56
男人老累是什么原因
男性长期疲劳可能由睡眠不足、营养失衡、慢性疾病、心理压力、激素水平异常引起。1、睡眠问题: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身体修复功能下降。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严重失眠者可考虑褪黑素补充或咨询睡...[详细]
2025-04-26 13:58
男人动不动就累是怎么回事
男性易疲劳可能与激素失衡、睡眠障碍、营养缺乏、心理压力或慢性疾病有关,需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或医疗干预。1、激素变化:睾酮水平下降是30岁后男性疲劳的常见原因,表现为肌肉流失、性欲减退。可通过血液检测确认,治疗包括睾酮替代疗法注射剂、凝...[详细]
2025-04-26 15:35
男人身体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男性身体疲劳可能由睡眠不足、营养失衡、慢性疾病、心理压力、运动过量或不足引起。1、睡眠问题:深度睡眠不足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显著降低恢复效率。建议保持22:00-6:00的规律作息,使用智能手环监测睡眠周期,严重打鼾者需进行多导睡眠...[详细]
2025-04-25 22:57
男人老是感觉累是怎么回事
男性长期疲劳可能与激素失衡、慢性疾病、心理压力、睡眠障碍或营养不良有关。1、激素失衡:睾酮水平下降是中年男性疲劳的常见原因,30岁后每年下降1%-2%。检测游离睾酮和总睾酮水平可确诊,替代治疗需注射庚酸睾酮、贴剂或凝胶。甲状腺功能减退...[详细]
2025-05-11 12:18
上班累怎么缓解疲劳
上班累怎么缓解疲劳
上班疲劳可通过调整作息、适度运动、饮食调节、心理放松和穴位按摩等方式缓解。疲劳感主要与工作压力、睡眠不足、营养失衡、肌肉紧张和情绪焦虑等因素相关。1、调整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午间可安排15-20分钟小憩,使用...[详细]
2025-06-16 11:59
孕妇为什么干点活就特别累
孕妇为什么干点活就特别累
孕妇干点活就特别累的原因与激素水平上升、营养缺乏、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1、激素水平上升:妊娠早期时,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上升,容易产生身体乏力、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详细]
2023-11-16 12:38
男性经常觉得累困什么原因
男性经常感到疲劳困倦可能与睡眠不足、营养失衡、心理压力、慢性疾病或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缓解压力、治疗基础疾病和激素替代疗法是主要应对方式。1、睡眠问题: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是疲劳的常见原因。夜间打鼾、睡眠...[详细]
2025-05-11 12:14
血糖高为什么会累
血糖高为什么会累
血糖高会累,可能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1、血糖控制不佳:如果血糖高的患者没有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未定期监测血糖,则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从而出现乏力、困...[详细]
2023-11-16 10:43
腰腹力量弱有什么原因
腰腹力量弱有什么原因
腰腹力量弱可能由缺乏锻炼、核心肌群退化、体态不良、腰椎疾病、产后恢复不足等原因引起。长期久坐、运动方式不当或年龄增长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腰腹部肌肉力量下降。1、缺乏锻炼长期缺乏针对腰腹部的专项训练会导致肌肉纤维萎缩,核心肌群无法得到有效激...[详细]
2025-10-05 17:00
腰腹部越来越粗怎么办
腰腹部越来越粗怎么办
腰腹部越来越粗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加强核心训练、控制压力水平、排查内分泌疾病等方式改善。腰腹部脂肪堆积通常由热量过剩、运动不足、激素失衡、年龄增长、遗传倾向等因素引起。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碳水和高糖食物摄入,用全谷物...[详细]
2025-10-05 16:22
腰腹变粗是怎么回事
腰腹变粗是怎么回事
腰腹变粗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激素失衡、内脏脂肪堆积、腰椎病变等因素有关。长期久坐、高糖高脂饮食、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慢性压力导致皮质醇升高、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等均可能引发腹部脂肪堆积或局部肿胀。1、饮食过量长期摄入超过身体需求的...[详细]
2025-10-05 15:44
腰邸臀部两侧发酸
腰邸臀部两侧发酸
腰邸臀部两侧发酸可能与久坐、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炎或梨状肌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肌肉紧张和乳酸堆积。办公族或司机群体容易出现这类问题,表现...[详细]
2025-10-05 15:06
腰的骨头错位是不是疼的受不了
腰的骨头错位是不是疼的受不了
腰的骨头错位通常会引起剧烈疼痛,但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腰椎错位可能由外伤、长期姿势不良、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具体症状与错位程度相关。轻度腰椎错位可能表现为局部钝痛或酸胀感,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这类情况常见于久坐、搬运重物等姿势不...[详细]
2025-10-05 14:28
腰到屁股两侧酸疼
腰到屁股两侧酸疼
腰到屁股两侧酸疼可能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这类症状通常由久坐、姿势不良、过度劳累或退行性病变引发,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受限或放射痛。1、腰肌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重复弯腰动作可能导致腰...[详细]
2025-10-05 13:50
腰错位了怎么恢复
腰错位了怎么恢复
腰错位一般是指腰椎小关节紊乱,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法复位、手术治疗等方式恢复。腰椎小关节紊乱可能与外伤、长期姿势不良、腰椎退行性变、肌肉劳损、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3天,选择硬板床或...[详细]
2025-10-05 13:12
腰粗怎么减最快最有效
腰粗怎么减最快最有效
腰粗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加强核心训练、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压力水平、必要时医学干预等方式改善。脂肪堆积在腰腹部多与热量过剩、代谢失衡、激素变化等因素相关,需采取综合措施针对性减脂。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碳水和高糖食物摄入,用全谷物替代...[详细]
2025-10-05 12:34
腰部酸胀是什么原因
腰部酸胀是什么原因
腰部酸胀可能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受凉等因素有关。腰部酸胀通常表现为局部酸痛、僵硬或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下肢麻木、排尿异常等症状。1、腰肌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腰肌劳损,引发腰部酸胀...[详细]
2025-10-05 11:56
腰部两侧屁股两侧背部两侧疼
腰部两侧屁股两侧背部两侧疼
腰部两侧、屁股两侧及背部两侧疼痛可能与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筋膜炎、骨质疏松或泌尿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这类疼痛通常由久坐、姿势不良、过度劳累等生理性原因引起,也可能与腰椎退行性变、肾脏疾病等病理性问题相关。建议避免久坐不动,注意局部...[详细]
2025-10-05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