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长期疲劳可能与激素失衡、睡眠障碍、营养缺乏、心理压力、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睾酮水平下降是30岁以上男性疲劳的常见原因,表现为晨勃减少、肌肉流失。检测游离睾酮和总睾酮水平可确诊,替代疗法包括十一酸睾酮胶丸、透皮贴剂或注射剂。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样导致代谢减缓,需检查TSH和FT4指标,左甲状腺素钠是常规治疗方案。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肥胖男性中高发,多导睡眠监测显示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干预。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配合减重可改善,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度患者。昼夜节律紊乱常见于轮班工作者,0.5mg褪黑素睡前1小时服用有助于调节生物钟。
铁蛋白低于30ng/mL的隐性缺铁会降低携氧能力,建议补充血红素铁配合维生素C。维生素D缺乏与慢性疲劳显著相关,检测25OHD水平<20ng/mL时需每日补充2000-5000IU。镁元素不足影响能量代谢,可通过食用南瓜籽、巴西坚果或200mg甘氨酸镁补充。
持续6个月以上的疲劳伴兴趣丧失可能是抑郁症状,PHQ-9量表评分≥10分需干预。认知行为疗法配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效果显著,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职业倦怠综合征表现为情感耗竭,正念减压训练可降低皮质醇15%-20%。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5.6-6.9mmol/L会导致餐后嗜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后需控制碳水摄入。慢性疲劳综合征需满足6个月以上不明原因疲劳,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和分级运动疗法是主要干预手段。EB病毒抗体检测可排查慢性活动性感染,IgG阳性需抗病毒治疗。
饮食上增加三文鱼、牛油果等抗炎食物,限制精制糖摄入。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结合2次有氧运动,睡眠环境保持18-22℃室温。持续疲劳超过2周建议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和性激素六项,必要时进行心脏彩超和肺功能检查。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避免睡前3小时使用电子设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