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可能与激素失衡、子宫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压力或药物影响有关,调理需针对病因采取药物干预、饮食调整、生活方式优化、中医调理及定期监测。
雌激素或孕酮水平异常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脱落过多。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规律月经周期;黄体酮胶囊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者;严重者需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周期治疗需持续3-6个月,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
子宫肌瘤或腺肌症引起的月经过多,直径<5cm的肌瘤可服用米非司酮缩瘤;黏膜下肌瘤建议宫腔镜切除;多发肌瘤伴贫血需子宫动脉栓塞术。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补充铁剂联合维生素C,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输注血小板悬液。
血红素铁补充优先选择鸭血、猪肝每周2-3次,非血红素铁从菠菜、黑木耳摄入时需搭配橙汁促进吸收。避免经期饮用浓茶咖啡,可饮用红枣枸杞茶或生姜红糖水温暖子宫。增加亚麻籽、豆制品摄入调节雌激素水平。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推荐瑜伽束角式或腹式呼吸训练。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睡前温水泡脚20分钟。压力过大者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持续情绪波动需心理咨询干预。
气血两虚型用归脾汤加减,血热妄行型选清热固经汤,血瘀型服用少腹逐瘀丸。艾灸关元、三阴交穴位每周3次,配合耳穴压豆调理内分泌。中药周期疗法需连续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长期月经量多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日常需增加牛肉、蛋黄等富铁食物,搭配猕猴桃、鲜枣促进铁吸收。适度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经期应降低强度。记录月经周期APP监测出血量变化,使用夜用卫生巾超过3小时需更换,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及时血常规检查。40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妇科超声排查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