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可能与激素失衡、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障碍或盆腔炎症有关,调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中医调理、生活方式改善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雌激素和孕激素失衡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脱落过多。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规律月经周期;黄体酮胶囊在月经后半周期使用减少出血;GnRH-a类药物适用于严重病例。周期治疗需持续3-6个月,配合性激素六项检查调整方案。
子宫肌瘤患者可服用米非司酮缩小肌瘤体积;子宫内膜异位症建议使用地诺孕素抑制内膜生长;凝血功能异常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K。妇科超声和凝血四项检查能明确病因,腺肌症患者可能需要曼月乐环局部释放孕激素。
气血两虚型用归脾汤加减,包含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血热妄行型适用清热固经汤,配伍黄芩、生地;血瘀型采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针灸选取三阴交、血海等穴位,每周3次配合艾灸关元穴,连续3个月经周期。
动物肝脏和红肉补充血红素铁,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深色蔬菜提供叶酸预防贫血;避免经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推荐菠菜猪肝汤每周2-3次,五红汤红枣、红豆等作为日常饮品,必要时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瑜伽冥想缓解压力;保持每日7小时睡眠调节内分泌;记录月经日记监测出血量。盆底肌训练改善子宫血液循环,每天凯格尔运动3组,每组15次,经期改用腹式呼吸练习。
月经量多期间建议选择夜用加长卫生巾并每2-3小时更换,观察是否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日常可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但经期前三天应降低强度。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限制咖啡因摄入。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需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考虑子宫内膜消融术等手术治疗方案。长期调理需建立规律作息,体重指数超过24需控制体重,BMI每降低1kg/m²可减少5%的月经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