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易怒紧张、睡眠障碍、躯体不适及社交回避等症状,通常与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压力等因素相关。
经期前一周至月经初期,女性可能出现突然的情绪低落、敏感易哭或烦躁不安。这种情绪起伏与黄体期孕激素水平骤降有关,激素波动直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分泌,部分人可能伴随无明确诱因的沮丧感或过度担忧。
约60%患者会感到异常焦躁,小事易引发强烈愤怒反应,同时伴随持续性的精神紧绷状态。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抑制有关,该物质具有镇静作用,其活性降低时会加剧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
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频繁觉醒或早醒,部分人会出现多梦现象。体温调节中枢受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紊乱,加上皮质醇分泌节律改变,共同干扰深度睡眠周期,长期睡眠剥夺可能加重日间疲劳感和注意力涣散。
除典型心理症状外,常见头痛、乳房胀痛、肌肉酸痛等躯体化表现。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会引发子宫平滑肌收缩,这种疼痛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可能放大全身不适感,形成情绪与身体症状的恶性循环。
部分女性会刻意减少人际交往,对工作或日常活动兴趣减退。这种回避行为既源于情绪调节能力暂时性下降,也因担心失控情绪影响他人,严重时可能伴有自我评价降低等认知偏差。
建议经期前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饮食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及镁含量高的黑巧克力,避免高糖高盐食物加重水肿;尝试正念冥想或腹式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超过三个月经周期,或伴随自杀念头等严重表现,需及时至妇科或心理科进行激素检测与认知行为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