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需警惕的疾病主要有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经前期综合征。这些疾病可能由激素失衡、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药物干预、生活习惯调整等方式缓解症状。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表现为下腹痉挛性疼痛;继发性痛经常由子宫肌瘤、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引发。热敷、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排查妇科疾病。
经血逆流导致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典型症状为经期进行性加重的盆腔痛、性交痛。该病可能引发不孕,需通过腹腔镜确诊。治疗包括激素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手术切除病灶。
经期宫颈口松弛易致细菌上行感染,表现为发热、异常分泌物和持续性下腹痛。淋球菌、衣原体是常见病原体。急性期需足量抗生素治疗,慢性反复发作者可能造成输卵管粘连。
黄体期激素波动引发情绪烦躁、乳房胀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经前期烦躁障碍。补充钙镁制剂、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平衡,症状持续需心理干预联合短期抗焦虑药物。
经期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1-2次,避免盆浴和阴道冲洗。饮食宜选择温补类食材如红枣、桂圆,限制生冷辛辣刺激。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游泳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出现严重疼痛、异常出血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