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可能与激素失衡、子宫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压力或药物影响有关,调理需针对病因采取药物干预、饮食调整、生活习惯优化、中医调理及必要时的医疗手段。
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刺激子宫内膜增厚,导致经量增多。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规律月经周期;黄体酮胶囊在月经后半周期使用能减少出血;严重者需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抑制卵巢功能。周期治疗需持续3-6个月。
子宫肌瘤患者可服米非司酮缩小瘤体,黏膜下肌瘤需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行诊刮术;腺肌症建议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需输注血小板,维生素K缺乏者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感染性子宫内膜炎需抗生素治疗14天。
氨甲环酸片经期每8小时服用1g可减少30%出血量;云南白药胶囊每日4次每次2粒;茜草双酯片通过收缩血管止血。紧急大出血时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必要时行子宫内膜消融术。中药汤剂选用固冲汤加减,含黄芪、白术、煅龙骨等成分。
缺铁性贫血会加重经量,每日补充硫酸亚铁0.3g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经前一周起多食猪肝、鸭血、黑木耳等富铁食物,菠菜需焯水去草酸。石榴汁含单宁酸可收敛血管,莲藕排骨汤能改善凝血功能。避免经期饮酒及辛辣刺激饮食。
持续熬夜会扰乱下丘脑-垂体轴功能,保证23点前入睡。每天快走40分钟或瑜伽蝴蝶式练习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使用夜用加长卫生巾并2小时更换一次。薰衣草精油香薰缓解焦虑情绪,腹部热敷温度不超过40℃。
长期月经量多需监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低于80g/L需就医。日常增加牛肉、樱桃、黑芝麻等补血食材,经期后连服7天当归红枣鸡汤。游泳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记录月经日记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突然出血量倍增或出现血块需急诊排查宫外孕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