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应该补什么
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摄入、蛋白质补充、镁元素补充、植物雌激素摄入等方式改善。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流失加速、激素水平下降、营养不良、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钙剂补充:
钙是骨骼主要成分,成人每日需800-1200mg钙。乳制品如牛奶、奶酪含钙量高,每100ml牛奶约含120mg钙。钙剂选择碳酸钙、柠檬酸钙等吸收率较高的类型,分次服用效果更佳。钙剂与维生素D同服可提升吸收率20%-30%。
2、维生素D摄入:
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每日需400-800IU。三文鱼、蛋黄等食物含天然维生素D,每100g三文鱼约含360IU。阳光照射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夏季裸露四肢每日晒15分钟即可满足需求。严重缺乏者可短期使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
3、蛋白质补充:
蛋白质占骨基质30%,每日需1-1.2g/kg体重。优质蛋白来源包括鸡蛋、瘦肉、大豆等,每50g鸡胸肉含13g蛋白质。乳清蛋白吸收率可达90%,植物蛋白需搭配谷物提高利用率。过量蛋白质可能增加钙排泄,建议控制在总热量15%-20%。
4、镁元素补充:
镁参与骨矿化过程,每日需300-400mg。南瓜籽、杏仁等坚果类含镁丰富,30g南瓜籽约含150mg镁。缺镁会干扰甲状旁腺激素作用,影响钙代谢平衡。葡萄糖酸镁、甘氨酸镁等有机镁吸收率较氧化镁提高40%。
5、植物雌激素摄入:
大豆异黄酮可模拟雌激素作用,每日建议40-80mg。200ml豆浆约含20mg异黄酮,纳豆发酵过程使异黄酮吸收率提升至60%。亚麻籽中的木酚素也有类似作用,需研磨后食用。围绝经期女性补充可降低骨流失速率1%-2%/年。
骨质疏松患者需建立长期营养管理方案,每日保证500g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每周进行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等。避免高盐饮食和过量咖啡因,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合并慢性肾病或甲亢等基础疾病时,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补充方案。绝经后女性及65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每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