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怎么治
老年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流失加速、雌激素水平下降、维生素D缺乏、骨代谢失衡、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钙剂补充: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mg。饮食中可增加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补充剂。钙剂需与维生素D同服以促进吸收。
2、抗骨吸收药: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降钙素通过调节钙代谢缓解骨痛,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此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注意监测肾功能和颌骨坏死风险。
3、促骨形成药: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新型药物罗莫珠单抗通过抑制骨硬化蛋白提升骨密度。这类药物通常需要皮下注射,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测血钙水平。
4、物理治疗:
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修复。定制支具能减轻脊柱负荷,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康复训练包括平衡练习和低强度抗阻运动,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运动损伤。
5、生活干预:
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戒烟限酒减少骨量流失风险。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杂物等跌倒隐患,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优先选择三文鱼、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限制高盐饮食以减少钙排泄。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协调性。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僵硬,外出使用助行器降低跌倒骨折风险。出现持续性骨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需及时就医复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