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腹疼痛可通过热敷、调整姿势、服用止痛药、就医检查和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小腹疼痛可能由痛经、盆腔炎、尿路感染、卵巢囊肿或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将热水袋或暖宝宝置于下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为宜,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对原发性痛经和慢性盆腔炎引起的隐痛效果显著。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采取屈膝侧卧位或膝胸卧位能减轻盆腔压力。在办公时可使用腰垫保持腰椎前凸,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瑜伽中的婴儿式或猫牛式动作能拉伸下腹肌肉群,改善盆腔充血状态。急性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卧床休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适用于中度痛经。严重痉挛性疼痛可考虑解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禁忌人群包括消化道溃疡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妊娠晚期女性。
持续48小时以上的疼痛需进行妇科超声和阴道分泌物检测。突发剧烈疼痛伴呕吐可能提示卵巢囊肿蒂扭转或宫外孕破裂。盆腔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和异常阴道分泌物,需进行抗生素治疗。绝经后女性出现腹痛应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长期慢性疼痛患者可尝试正念冥想或腹式呼吸训练。每天进行10分钟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重点放松盆底肌群。焦虑抑郁情绪会降低疼痛阈值,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躯体化症状。建立疼痛日记记录发作规律有助于医生诊断。
日常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局部压迫,经期避免摄入酒精和生冷食物。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有助于缓解经前期紧张。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排尿灼热感或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长期久坐工作者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预防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