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严重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月经失血过多、妊娠期需求增加、慢性疾病消耗及消化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病因干预、定期监测及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缓解。
日常饮食中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含铁食物补充不足,长期素食或节食易导致铁元素缺乏。建议增加牛肉、菠菜、黑木耳等高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会引起经量过大,每次月经失血量超过80毫升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需排查妇科疾病并针对性治疗,必要时使用铁剂补充。
孕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需消耗母体大量铁元素,未及时补充易导致贫血。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应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孕期专用铁剂。
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疾病会影响造血功能,肿瘤患者长期消耗也会导致贫血。需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改善贫血。
胃炎、肠炎或胃切除术后患者对铁吸收能力下降,表现为贫血伴食欲减退、腹胀。需治疗消化道疾病,选择氨基酸螯合铁等易吸收剂型,必要时静脉补铁。
预防贫血需保证每周摄入动物性食物4-5次,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失血,孕中期起定期检测血常规。长期贫血者应检查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排除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日常可食用红枣、红豆等辅助补血食材,但需注意植物性铁吸收率较低,严重贫血仍需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