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症状包括经期下腹坠痛、性交疼痛、经量异常等,常见病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病。
经期持续性下腹绞痛或胀痛是典型表现,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常从经前1-2天开始,持续至经期结束。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腹腔镜切除异位内膜病灶,口服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激素疗法如炔诺酮片可抑制内膜生长。
深部性交痛多与盆腔粘连或子宫后倾有关,尤其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慢性盆腔炎患者。妇科检查可触及触痛结节,超声显示盆腔积液或卵巢巧克力囊肿。治疗包括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多西环素控制感染,手术松解粘连,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
子宫腺肌病可能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伴随大量血块排出。MRI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CA125可能升高。治疗方案含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减少出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缩小子宫,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经期尿频、尿痛甚至血尿。膀胱镜检查可确诊病灶,治疗采用腹腔镜切除膀胱病变组织,术后配合GnRH-a药物预防复发,必要时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经期里急后重、便血或腹泻。肠镜检查可见肠壁蓝紫色结节,治疗选择腹腔镜肠管病灶切除术,术后补充地诺孕素抑制复发,严重肠梗阻需肠管吻合术。
日常建议增加深海鱼、核桃等抗炎食物摄入,避免经期剧烈运动。热敷下腹可缓解痉挛,瑜伽猫式动作放松盆底肌。定期妇科检查至关重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每6个月复查超声,盆腔炎治愈后3个月需复查分泌物。疼痛持续加重或非经期出血应立即就医排查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