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风险增加,可通过激素替代疗法、补钙和维生素D、抗骨吸收药物、负重运动、定期骨密度检测进行干预。
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锐减,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量每年流失3%-5%。临床常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如补佳乐+黄体酮、替勃龙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钙吸收率随年龄下降,每日需摄入1000-1200mg钙质。建议选择乳制品、豆腐、芝麻酱等高钙食物,同时补充800IU维生素D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质沉积。
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每周1次、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每月皮下注射、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每日注射能有效抑制骨破坏,需配合钙剂使用避免低钙血症。
快走、爬楼梯等负重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太极拳和瑜伽能改善平衡力,降低跌倒风险,避免跳跃等冲击性动作防止骨折。
建议45岁后每年进行DXA骨密度检查,T值≤-2.5需启动治疗。居家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监测跟骨状态,记录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预警症状及时就医。
更年期女性应建立骨质疏松三级预防体系:日常保证300ml牛奶+500g深色蔬菜的膳食组合,避免高盐饮食加速钙流失;选择哑铃操、弹力带训练等抗阻运动;冬季每天晒太阳20分钟合成维生素D。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缺钙表现时,建议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