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期间应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香蕉、白面包,避免高脂辛辣刺激饮食。
急性腹泻初期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推荐口服补液盐、米汤、苹果汁。米汤含淀粉可保护肠黏膜,苹果汁中的果胶能吸附肠道毒素。自制补液可用500ml温水加1.75g食盐和10g白糖调配。
症状缓解后过渡到低纤维饮食,选择白粥、软面条、土豆泥等。这些食物减少肠道蠕动,避免机械性刺激。蒸蛋羹提供优质蛋白质,每日可摄入2-3个鸡蛋补充营养。
腹泻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可食用无糖酸奶、发酵乳制品。特定菌株如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LGG经临床验证能缩短病程。益生菌制剂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选择嫩鸡肉、鳕鱼等低脂肉类,采用清蒸、水煮方式烹饪。豆腐等植物蛋白更易吸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50-70克。避免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加重肠道负担。
禁止食用辣椒、咖喱等刺激性调料,避免酒精、咖啡因饮品。高纤维的芹菜、韭菜等粗纤维蔬菜可能加剧腹泻。乳糖不耐受者需暂停牛奶,可用舒化奶替代。
腹泻恢复期建议少食多餐,每日5-6餐减轻肠道压力。烹调时使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功能恢复,避免剧烈运动。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需立即就医。注意餐具消毒,饭前便后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长期腹泻患者建议检查食物不耐受情况,排除慢性肠炎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