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初期先兆流产需及时就医评估,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卧床休息、药物保胎、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及心理支持。
胚胎着床不稳定或子宫敏感度过高可能引发先兆流产。减少体力活动能降低子宫收缩频率,建议每日卧床时间不少于12小时,避免提重物、久站或剧烈运动。采用左侧卧位改善子宫供血,如厕后避免用力擦拭。
孕激素不足是常见诱因,需补充黄体酮类药物。地屈孕酮片每日20-40mg口服,黄体酮注射液每日10-20mg肌注,或阴道用黄体酮凝胶90mg/天。宫缩明显者可服用盐酸利托君片,但需监测心率血压。
吸烟酗酒、咖啡因过量会加重子宫血管收缩。立即戒烟戒酒,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200mg约1杯咖啡。避免接触甲醛、辐射等有害物质,暂停性生活至症状消失后2周。
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或高血压需同步治疗。甲减患者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血压维持在110-130/70-80mmHg。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患者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焦虑情绪会刺激儿茶酚胺分泌,影响子宫血供。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每日进行10分钟腹式呼吸训练。加入孕妈互助小组,与伴侣共同参与心理疏导课程,必要时短期服用SSRI类抗焦虑药物。
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色蔬菜,每日摄入60g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补充叶酸400-800μg/天,搭配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韧性。避免生冷、辛辣及腌制食品。适度进行盆底肌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收缩。监测体温和阴道分泌物,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随剧烈腹痛需急诊处理。保持会阴清洁,每2小时更换护垫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