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引起。这些疾病通过干扰激素分泌、影响子宫内膜环境或改变生殖器官结构导致周期紊乱。
高雄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是该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伴随痤疮、多毛等症状。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医生可能开具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或使用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
甲亢或甲减均会干扰促性腺激素分泌。甲亢常见经量减少,甲减多导致经期延长,可能伴有怕热/怕冷、心悸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或抗甲状腺药物恢复激素水平,定期监测TSH指标。
黏膜下肌瘤易引发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肌壁间肌瘤超过5厘米可能压迫宫腔。超声检查可明确肌瘤位置大小,症状较轻者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缩小子宫体积,严重者需行肌瘤剔除术。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前列腺素分泌异常,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可能合并经间期出血。腹腔镜是诊断金标准,药物治疗首选孕三烯酮或GnRH-a类药物抑制内膜生长。
垂体瘤或药物因素使泌乳素升高,抑制促卵泡激素分泌,常见闭经伴乳头溢液。核磁共振检查垂体情况,溴隐亭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泌乳素水平,肿瘤压迫视神经需手术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内分泌稳定,建议增加亚麻籽、深绿色蔬菜等植物雌激素摄入,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体重波动超过10%易干扰月经周期。经期记录APP可帮助发现异常模式,持续2个月以上周期紊乱或伴随严重贫血、剧烈腹痛时应尽早就诊妇科,必要时进行性激素六项、盆腔超声等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