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疼痛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卵巢囊肿、阑尾炎等疾病引起。不同病因的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膀胱炎或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诱因。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下腹坠胀感伴尿频尿急,严重时出现血尿或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进行抗生素治疗。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可引起持续性下腹隐痛,多在月经期加重。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输卵管、卵巢等器官炎症,常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B超显示盆腔积液。需足疗程抗感染治疗,避免转为慢性炎症。
功能性胃肠紊乱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缓解。肠道敏感度异常和菌群失衡是主要诱因,可能伴随腹泻或便秘。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通过饮食调节补充膳食纤维,必要时使用解痉药物改善症状。
生理性黄体囊肿或病理性畸胎瘤均可导致单侧下腹钝痛。囊肿扭转或破裂时突发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性质,5厘米以上病理性囊肿需手术切除。育龄女性应定期妇科检查。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典型表现,初期为上腹隐痛后固定于麦氏点。阑尾管腔阻塞引发细菌感染,伴随发热和食欲减退。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确诊后需急诊手术切除。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穿孔性腹膜炎。
出现小腹疼痛需观察症状持续时间与加重因素,急性剧烈疼痛或伴随发热呕吐应立即就医。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女性经期注意腹部保暖。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可增强盆腔器官稳定性,每周3次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3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