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引起。这些疾病通过干扰激素水平或影响生殖器官结构导致周期紊乱,需针对性治疗与长期管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典型表现为雄激素过高、卵巢多囊样改变。患者会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伴随痤疮、多毛等症状。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必要时采用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
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甲亢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甲减常引发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甲状腺疾病患者需定期检测TSH水平,通过左甲状腺素钠或抗甲状腺药物使激素恢复正常,月经问题随之改善。
黏膜下肌瘤会改变宫腔形态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肌壁间肌瘤超过5厘米可能压迫子宫内膜。肌瘤引起的月经紊乱可通过GnRH-a类药物缩小子宫体积,严重时需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前列腺素分泌异常,患者出现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伴随严重痛经。临床常用孕激素类药物抑制内膜生长,中重度患者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术后配合GnRH-a治疗预防复发。
垂体瘤或药物因素导致泌乳素升高,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稀发。确诊需进行垂体MRI检查,轻症可用维生素B6调节,明显增高者需长期服用溴隐亭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月经不调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建议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突发严重腹痛或持续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中医调理如四物汤、逍遥散等也可辅助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