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骨髓炎
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骨髓炎可能由术中污染、术后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刺激、患者免疫力低下、血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创引流、抗生素治疗、内固定物取出、植骨手术、高压氧治疗等方式处理。
1、术中污染:
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手术室环境不达标可能导致细菌直接侵入骨组织。这类感染通常在术后早期出现,表现为切口红肿渗液。需彻底清创并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必要时需移除内固定装置。
2、术后伤口感染:
术后切口护理不当或敷料污染可能引发继发感染。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局部皮温升高等症状。早期发现可通过伤口引流联合广谱抗生素控制,晚期形成死骨时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3、内固定物刺激:
金属内固定物作为异物可能成为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载体。这种情况多表现为迟发性感染,伴随反复流脓窦道形成。治疗需取出内固定物并行病灶清除,待感染控制后再考虑二期重建。
4、患者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群体术后感染风险显著增高。这类感染往往进展迅速,可能伴有全身中毒症状。除常规抗感染外,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5、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手术部位。常见于存在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基础感染的患者。治疗需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能透过骨组织的抗生素如克林霉素。
骨髓炎患者康复期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不低于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易吸收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胶原合成,但需避免过量补钙。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分阶段进行,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感染控制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警惕感染复发。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戒烟戒酒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慢性骨髓炎的症状表现
- 2 边缘性骨髓炎怎么治疗
- 3 急性骨髓炎是什么病
- 4 下颌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 5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的表现
- 6 治疗骨髓炎最好的药
- 7 左胫骨骨髓炎是什么病
- 8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