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在临床上称为产褥期,产褥期没坐好有可能导致子宫下垂,主要是由于产后盆腔筋膜、韧带和关节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产妇身体状态较差,或者长时间蹲坐,均可能导致此现象发生。
1、筋膜、韧带松弛:由于怀孕和分娩,产妇身体会发生较大变化,如孕期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堆积等,分娩后产妇身体状态会变得比较虚弱。此时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支持力会下降,且韧带松弛后会导致盆腔支持力下降,因此容易出现子宫下垂的情况。建议产妇在产褥期要注意休息,可以适当进行缩肛运动,有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避免子宫下垂;
2、腹压增加:由于在怀孕和分娩的过程中,孕妇的腹压明显增加,当腹压增加时容易导致盆腔脏器发生脱垂,如子宫脱垂等。因此建议产妇在产褥期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多做提肛运动等锻炼,避免腹压增加;
3、营养不良:部分产妇在产褥期只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不注意补充营养,此时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体质变差,从而出现子宫下垂的情况。建议产妇在产褥期要注意营养补充,可以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瘦肉、牛奶等,有利于增强体质;
4、其他原因:如果产妇在产褥期存在便秘和咳嗽等情况,会导致腹压增加,从而出现子宫下垂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润肠通便和止咳药物进行缓解,如乳果糖口服溶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
产褥期是女性身体逐渐恢复的时期,此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均衡,才能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如果产妇在产褥期出现子宫下垂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