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整、适度运动、穴位刺激、规律作息五种方法改善。
气血两虚多因脾胃虚弱或久病耗损导致,中医常用八珍汤、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方剂。八珍汤含人参、白术等补气药材,适合气血双补;归脾汤侧重健脾养血,改善面色萎黄;十全大补汤温补肝肾,对术后体虚效果显著。需经中医辨证后选择,疗程通常2-3个月。
日常可多食红枣、枸杞、黑芝麻等补血食材,搭配山药、小米等健脾食物。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气血,每周2次;五红汤红豆、红皮花生、红枣、枸杞、红糖促进造血;阿胶糕含驴皮胶,适合女性经后服用。避免生冷油腻,忌空腹饮茶。
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可升发阳气,五禽戏虎式增强肌肉力量。避免剧烈运动耗气,运动后饮用桂圆红枣茶补充能量。睡前可做脚趾抓地练习刺激脾经。
常按足三里膝盖下3寸、血海膝盖内侧上方、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等穴位。每日每穴按压3分钟,配合艾灸效果更佳。足三里健脾和胃,血海调经养血,三阴交滋阴补肾。孕妇禁用血海穴,经期避免腹部穴位刺激。
保证23点前入睡,午间小憩30分钟。子时23-1点胆经当令,深度睡眠助气血生化。避免熬夜伤肝血,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加艾叶或生姜。长期失眠者可服用酸枣仁汤,配合头部百会穴按摩。
气血调理需综合干预,饮食建议多吃猪肝、菠菜、黑木耳等富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运动选择散步或瑜伽,避免大汗淋漓;日常可用黄芪5克、当归3克代茶饮。严重贫血或持续头晕需排查消化道出血、妇科疾病等潜在病因,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应就医。冬季注意保暖关节,夏季避免空调直吹,每年三伏天贴敷脾俞、肾俞穴位可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