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自己得出血热,可以通过是否有高温暴露史、是否有发热、血常规检查、病毒学检查等判断。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休克、肾损害等为主要表现。
一、高温暴露史:
如果曾经有被出血热病毒污染的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接触史,且出现发热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有可能得出血热。
二、是否有发热:
1、低热:感染出血热病毒后,大多急性起病,因而大多患者以低热起病,体温在38°C左右,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C以上;
2、中高热:多见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因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体内炎症因子增多,从而出现中高热。
三、血常规检查:
感染出血热病毒后,大多患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4、病毒学检查:在发病后3-6天可以检测出血液、粪便中含有病毒抗体,在7-9天达到高峰,10-14天逐渐下降为阴性。
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如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等。如果怀疑自己得出血热,建议及时到医院感染科就诊,确诊后积极进行治疗。出血热患者需要严格隔离治疗,对于发热、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并给予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如醋酸泼尼松片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