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休克、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C,伴有畏寒、头痛、腰痛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
2、出血:以鼻腔、牙龈、眼结膜出血多见,也可有呕血、便血、血尿、肉眼血尿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
3、休克:早期会出现血压下降的表现,随病情进展,由于血容量不足,会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肢体湿冷、昏迷等休克现象;
4、肾脏损害:多数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并逐渐发展为少尿或无尿,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5、其他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腰痛、眼睑及颜面部浮肿、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
出血热患者的皮肤黏膜会出现瘀点、瘀斑,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鼻出血、皮肤紫癜、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患者应采取对症治疗,建议入院隔离治疗,同时通过补液、输血等方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等,也可使用酚磺乙胺等药物控制出血。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