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按摩肝经、脾经、肾经、任脉、冲脉等经络调理,配合穴位刺激改善气血循环。
肝经郁结是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表现为经期紊乱、经血暗紫。按摩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期门穴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各3分钟,配合推肝经从大腿内侧根部向膝盖方向推压,每日1次。肝火旺盛者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辅助调理。
脾虚导致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需重点按压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血海穴膝盖髌骨内上缘2寸。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按穴位,每穴5分钟,配合艾灸效果更佳。日常可食用山药红枣粥健脾养血。
肾气不足易引发经期推迟、经量稀少。重点按摩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照海穴内踝尖下1寸,采用点按结合轻叩手法,每次10分钟。肾阳虚者可用肉桂粉敷贴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
任脉失调常见于痛经伴腰酸。掌根推擦关元穴脐下3寸、气海穴脐下1.5寸至皮肤微热,配合神阙穴肚脐温敷。月经前一周开始每日操作,避开经期。寒凝血瘀者可用生姜精油辅助按摩。
冲脉气血紊乱会导致月经周期不定。拇指按压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交信穴内踝尖上2寸,配合八髎穴骶骨孔处掌揉法。阴虚者可加按太溪穴内踝与跟腱间凹陷处。
月经不调者日常可练习瑜伽蝴蝶式、腹式呼吸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饮食多摄入菠菜、猪肝等含铁食物,避免生冷辛辣。长期未改善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配合中药辨证调理效果更显著。按摩宜在经前7天开始,经期暂停操作,手法需轻柔避免过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