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梅毒确诊需结合血清学检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包括TPPA试验、RPR滴度检测和脑脊液分析。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如RPR是核心手段。TPPA特异性高,可确认感染史;RPR滴度变化能评估疾病活动性。若RPR滴度≥1:32或持续升高,需警惕神经梅毒可能。治疗需青霉素G肌肉注射,晚期患者可能需连续3周疗程。
三期梅毒典型症状包括树胶样肿、心血管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神经症状阿罗瞳孔。皮肤黏膜溃疡活检可见浆细胞浸润,需与结核等鉴别。出现神经症状时,需采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注射,疗程10-14天。
神经梅毒确诊需腰椎穿刺,脑脊液中白细胞>5个/mm³、蛋白>45mg/dL且VDRL阳性为诊断标准。治疗采用青霉素240万单位/日静脉滴注,连用10-14天,严重者需重复疗程。
心血管梅毒通过CT血管造影可见主动脉瘤或瓣膜钙化;神经梅毒MRI可能显示脑膜强化或脑梗死。合并主动脉扩张时需手术置换血管,配合苄星青霉素每周肌注,持续3周。
树胶样肿需穿刺活检,镜下可见中央坏死伴周围肉芽肿反应。局部可手术切除联合青霉素治疗,顽固皮损可尝试泼尼松短期辅助治疗。
确诊后需严格随访2-3年,每3个月复查RPR滴度直至转阴。饮食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和抗氧化食物如蓝莓、坚果;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心血管意外;皮肤溃疡需每日碘伏消毒。性伴侣必须同步筛查,所有衣物毛巾需沸水消毒。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不可逆器官损伤,早诊断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