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或经量异常,主要与血红蛋白不足影响子宫内膜修复、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铁代谢异常有关。
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子宫内膜因缺氧修复延迟,表现为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尽。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维生素B12或叶酸,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
长期贫血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功能,导致雌激素分泌紊乱,引发闭经或月经稀发。治疗需纠正贫血基础上,配合激素调节如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并监测甲状腺功能。
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过度节食女性,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缺乏直接影响卵泡发育。建议每日摄入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必要时静脉补铁。
肾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慢性病会干扰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间接导致月经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EPO注射、去铁胺排铁,同步进行妇科内分泌评估。
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贫血时,局部铁沉积可能加重炎症反应,表现为经量增多。可采用GnRH-a类药物抑制月经,配合铁剂补充,严重者需宫腔镜手术止血。
日常需保证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月经期间增加红枣、樱桃等补血食物,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晕厥需紧急输血。长期贫血未改善应排查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等潜在病因,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