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合谷穴、三阴交穴、关元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等穴位可有效缓解痛经。穴位刺激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子宫痉挛发挥作用,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拇指按压此穴能疏解气血瘀滞,对原发性痛经尤为有效。按压时以酸胀感为宜,持续3-5分钟,双侧交替进行。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预防性按压效果更显著。
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按压可调和气血、温经散寒。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配合顺时针揉动,每次5分钟。寒性痛经者可用艾条悬灸此穴增强效果。
脐下3寸腹中线处。手掌搓热后以掌心轻柔按压,能温补下焦元气,改善宫寒引起的绞痛。按压时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放松,呼气时加压,每日早晚各10分钟。经期避免用力过度。
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此穴属足阳明胃经,持续按压能健脾益气、缓解经期疲劳。可用拇指关节抵住穴位做环形揉动,力度以产生酸麻感为度,每次单侧3分钟。
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双手拇指重叠按压能活血调经,特别适合经血颜色暗紫、有血块者。按压时从轻到重循序渐进,配合热毛巾敷贴可增强血液循环。经期前一周开始每日按压两次。
穴位按压需长期坚持才能显著改善痛经,建议建立月经周期记录表,在经前7天开始每日规律按压。配合饮用姜枣茶、避免生冷饮食,适度进行瑜伽猫式、婴儿式等舒缓运动。若痛经伴随严重头晕呕吐或经血异常,需及时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可选用含有艾草成分的暖宫贴辅助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