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运动需兼顾安全性与舒适度,重点关注运动强度、类型选择、卫生管理、身体信号识别和营养补充。
经期前三天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体能降低,建议将运动强度降至平时的60%-70%。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30分钟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痛经,避免HIIT等高爆发力训练。瑜伽中的猫牛式能放松腰腹肌肉,游泳需使用卫生棉条并控制水温在28℃以上。
优先选择骨盆位移小的运动,普拉提核心床训练能稳定盆底肌,椭圆机比跑步机更减少震动。避免倒立类瑜伽体式防止经血逆流,力量训练时可降低负重30%并用弹力带替代杠铃。月经后期可逐步恢复跳绳等中强度运动。
运动前更换夜用型卫生巾或月经杯,高强度运动建议使用导管式棉条每2小时更换。速干透气运动裤比棉质更防细菌滋生,运动后30分钟内需清洁外阴。舞蹈等大幅动作项目可搭配防漏安心裤。
出现头晕目眩需立即停止运动,经血颜色鲜红且量多时禁止腹部训练。使用运动手环监测心率不超过静息心率+30次/分,痛经加剧时可用暖宫贴配合腹式呼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避免所有跳跃运动。
运动后补充含铁红枣枸杞茶,香蕉搭配坚果能快速补充钾镁元素。运动前2小时摄入慢碳如燕麦粥维持血糖稳定,避免运动时饮用冰水加重宫寒。每日额外增加15g优质蛋白帮助修复子宫内膜。
经期运动后建议食用牛肉菠菜补铁餐,搭配生姜红糖水促进血液循环。选择低冲击有氧操保持每日6000步基础活动量,睡前用40℃热水泡脚15分钟缓解疲劳。特殊时期运动需配备专用抗菌湿巾及时清洁,子宫内膜较薄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水中康复训练。保持运动内衣宽松透气,经期减脂应通过饮食调控而非过度运动消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