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女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吸收功能、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方式改善。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消化吸收障碍、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等原因引起。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是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基础措施。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等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每日应保证100-150g瘦肉摄入,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补铁药物。中重度贫血需药物补充,治疗期间需监测血清铁蛋白指标,避免过量补铁导致脏器沉积。服药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配合维生素C制剂可提升吸收率。
绝经后女性需排查子宫肌瘤、消化道肿瘤等慢性失血病因。妇科检查应包含超声排查内膜病变,胃肠镜可诊断消化道出血源。控制月经过多可选用止血药物,消化道溃疡需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胃切除术后患者需评估铁吸收障碍程度。胃酸缺乏者可配合稀盐酸制剂,乳糜泻患者需无麸质饮食。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贫血需同步补充甲状腺激素。
治疗期间每2-3个月复查血常规,关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趋势。铁剂治疗需持续至铁蛋白恢复正常后3-6个月,骨髓造血异常需血液专科随访。长期贫血患者应每年评估心功能。
建议贫血患者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荤素搭配,每日摄入鸡蛋1-2个,深色蔬菜300g以上。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餐后水果选择猕猴桃、草莓等维生素C丰富品种。避免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更年期女性需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出现心悸、乏力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贫血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