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贫血及经前期综合征等疾病,及时干预可降低健康风险。
遗传因素或经血逆流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引发严重痛经和不孕。腹腔镜手术可切除异位病灶,药物选择包括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或GnRH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疼痛管理可尝试热敷或低强度瑜伽。
经期免疫力下降时细菌上行感染易诱发盆腔炎,表现为下腹持续疼痛和异常分泌物。抗生素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组合,严重者需静脉给药。日常需避免经期性生活,保持外阴干燥。
激素紊乱导致月经稀发或闭经,伴随痤疮和多毛。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调节周期,促排卵药物如来曲唑助孕。饮食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配合每周3次有氧运动。
经量过多造成铁元素流失,引发头晕乏力。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补铁剂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重度贫血需静脉补铁。膳食应增加红肉、动物肝脏和菠菜摄入,避免与茶同食影响铁吸收。
黄体期激素波动导致情绪烦躁和乳房胀痛。SSRI类抗抑郁药如氟西汀短期使用有效,钙镁补充剂可缓解症状。薰衣草精油按摩和每日30分钟快走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经期饮食建议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减少高盐食品摄入以减轻水肿。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经期后三天可开始每天2组练习。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卫生用品,每2-3小时更换避免细菌滋生。记录月经周期变化,出现经期超过10天、单次出血量超过80ml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