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可用三七、仙鹤草、茜草等中药止血,具体需辨证施治结合病因调理。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功效,适用于血瘀型子宫出血。其活性成分三七皂苷能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临床常用三七粉冲服或配伍当归、川芎。血热妄行者需搭配生地、丹皮,每日用量3-6克分两次服用,连续使用不超过两周。孕妇及经期量少者禁用。
仙鹤草通过鞣质成分收敛血管,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可单味30克煎服,或与旱莲草、女贞子配伍治疗阴虚出血。现代研究证实其能缩短凝血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微循环。脾胃虚寒者需加生姜、白术,煎煮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以免破坏有效成分。
茜草针对血热型出血,含茜草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常与大小蓟、侧柏叶组成凉血止血方,每日10-15克水煎。更年期出血可配伍地骨皮,青春期功血建议加菟丝子。便溏者慎用,长期服用需监测肝功能。
虚寒型出血适用艾叶炭,其挥发油能兴奋子宫平滑肌。经典方剂胶艾汤用艾叶炭6克配阿胶,宫寒者可加炮姜、吴茱萸。现代制剂艾附暖宫丸含本品,需饭前温黄酒送服。阴虚血热者忌用,连续用药不超过一个月。
蒲黄对产后恶露不绝疗效明确,生用活血、炒炭止血。常与五灵脂组成失笑散,或配益母草调理瘀滞出血。药理学显示其能增强子宫收缩力,每次5-10克布包煎煮。出血量大需配伍人参等补气药,过敏体质者需皮试后使用。
日常可食用阿胶糯米粥、乌骨鸡汤等补血膳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改善盆腔循环,出血期间禁止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使用纯棉内裤,记录出血周期和量,中药调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持续出血超过7天或伴随头晕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