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止血的中药材包括生地、侧柏叶、白茅根、槐花、茜草等,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状。
生地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血热导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可配伍玄参、麦冬使用。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梓醇成分能缩短凝血时间,鲜品捣汁外敷可缓解皮肤出血。
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对肺胃出血效果显著。治疗咯血可配藕节炭,便血常与地榆同用。含黄酮类物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炭制品止血力更强,煎服用量6-12克为宜。
白茅根甘寒入肺胃膀胱经,善止衄血、尿血。鲜品60克煎服可缓解鼻出血,配伍小蓟治血尿。其富含钾盐与薏苡素,既能止血又有利尿作用,虚寒体质者需配生姜调和药性。
槐花微寒入肝经,对痔疮出血、子宫出血疗效明确。炒炭后止血效果提升,常与荆芥炭配伍。所含芦丁能增强血管弹性,建议每日煎服10-15克,脾胃虚寒者慎用。
茜草苦寒归肝经,活血止血双向调节。治疗崩漏配海螵蛸,外伤出血可研末外敷。含茜草素能促进血小板聚集,酒制后活血力增强,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日常可将白茅根30克、藕节20克煮水代茶饮,配合按压孔最穴辅助止血。血热体质者应少食辛辣,多摄入荸荠、莲藕等凉性食物,出血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严重出血或持续不止需及时就医,中药材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配伍,孕妇及经期女性慎用凉血药物,防止过度寒凉导致气血凝滞。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