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减半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护理工作者:“我们观察
手机查看

2018-07-09 13:59 阅读:3.35万

一项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使心脏病患者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减半。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护理工作者:“我们观察到,当我们与冠心病患者谈论其治疗、为他们放音乐或帮助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祷告时,他们再发心脏病、去世或再诊的情况有所减少。这使我们认为,冠心病不仅仅与身体有关,心理因素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希望了解其他人是否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心理支持是否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开展的Meta分析共纳入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评估了心理干预联合传统康复方案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显示,尽管收益在最初两年不具有显著意义(RR=0.77, 95% CI 0.55-1.09, p=0.145),但在两年及更久之后,心理干预可使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55%(RR=0.45,95%CI 0.37-0.54, p

指出:“心理干预使患者获得了远期预后方面的可观收益。心理干预包括和患者及其家属聊烦心事、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及帮助他们做祷告。”补充道:“患者想知道,当他们离开医院之后会发生什么,是否可以过性生活,如何服药。我们的研究表明,提供相关信息及安慰可减少其死亡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询问问题及参与到他们自己的治疗决策中可使这些患者获得更多的东西。”

群体研究显示,首先影响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恰恰是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抑郁、社会孤立、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慢性应激,诸如职业、婚姻及照料任务。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些因素并不仅影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且影响预后。”

研究人员得到结论,心理干预应被列入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方案中。他们指出,哪种心理干预最有效,心理干预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予以回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女人第二次第三次还痛吗
女人第二次第三次还痛吗:大部分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时,由于生理或者是心理的因素,有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感。生理的因素一是初次性生活阴道口张力大导致的疼痛,单纯这种情况,有可能之后的...
史瑞萍 1'37''

临汾市中心医院 史瑞萍

7.63万次播放 2020-01-08

很多病医生也治不了
很多病医生也治不了
关于药王孙思邈,有个著名的传说,那就是坐虎针龙的故事。传说孙思邈医术太神了,连老虎和龙得了病也要找他...

池州市人民医院 徐秀云

3.4万次播放 2018-07-25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3:29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导致孩子不吃饭有很多原因。有的孩子是因为情绪的失调、过度的惊吓导致的一些心理因素的不爱吃饭,这时需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吴小梅

5.04万次播放 2018-07-13

小儿厌食的危害 2:30
小儿厌食的危害
小儿厌食的危害很多,一是营养摄取不够,营养摄取不够以后就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二是免疫功能不能健全,致...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吴小梅

4.63万次播放 2018-07-13

精神心理卫生领域六类大众最关心问题
精神病(psychosis):一般是泛指重型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往往病因不明,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你知道躲不掉的“三手烟”吗
“三手烟”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比如在乘坐出租车和在餐厅雅间就餐时前一批客人吸过烟,而且烟味很冲;或趁孩子不在家时在家庭客房和起居室卧室吸烟,这些地方由于烟民在这...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支修益

3.1万次播放 2018-06-22

什么是强迫症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

2.57万次播放 2018-06-22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老年抑郁症如不进行治疗,会越来越严重。有多种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可治疗老年忧郁症。抗抑郁药物服药两周后才会有效果,康复后,还需要继续服用6个月至1年,以防复发。

2.76万次播放 2018-06-22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 2:06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方法:首先,增强信心是最基本的自我暗示过程。其次,在制定目标时,应该由小到大逐步提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3.76万次播放 2018-02-26

焦虑症吃什么药 1:57
焦虑症吃什么药
焦虑症的药物分为中药和西药。中药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子。常用的方子有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3.76万次播放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