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呈黑褐色可能与经血氧化、宫寒、内分泌失调、妇科炎症或子宫病变有关。
经血接触空气后氧化变黑褐色属正常现象,尤其常见于月经初期或末期流量较少时。血液滞留阴道时间较长会导致颜色加深,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建议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不透气卫生巾,可尝试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理论中宫寒会导致经血淤积,表现为黑褐色并伴有血块。寒冷刺激、贪食生冷食物可能诱发。改善方法包括艾灸关元穴、饮用姜枣茶等温经散寒食疗,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冷水刺激。
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问题会改变经血颜色。伴随月经周期紊乱、痤疮等症状时,需检查性激素六项。医生可能开具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等药物调节周期,必要时采用短效避孕药建立人工周期。
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炎症会导致经血混合炎性分泌物。若伴有异味、瘙痒或腹痛,需做白带常规和妇科B超。治疗包括甲硝唑栓阴道给药、左氧氟沙星口服,严重者需宫腔灌注抗生素。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或腺肌症可能引起异常出血。经期延长且黑褐色持续超过7天时,需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根据病情选择宫腔镜息肉切除、肌瘤剔除术等,黏膜下肌瘤可考虑聚焦超声治疗。
日常建议增加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摄入,适量饮用玫瑰花茶改善气血循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瑜伽猫式伸展,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连续3个月出现异常需做HPV+TCT联合筛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一次阴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