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通常由足部外侧直接暴力、足内翻扭伤、长期应力积累、骨质疏松或运动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石膏固定、支具保护、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或手术内固定等方式治疗。
1、直接暴力:
足部外侧受到重物砸伤或撞击等直接外力作用时,易导致第五跖骨基底部断裂。此类损伤常伴随局部肿胀淤青,需立即冰敷并拍摄X线确诊。急性期采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后期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骨痂形成。
2、足内翻扭伤:
运动中足部突然内翻会使腓骨短肌剧烈牵拉附着点,造成撕脱性骨折。特征性表现为足外侧缘压痛和负重困难。建议使用充气行走靴保护,口服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伤后2周开始踝泵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3、应力性骨折:
长期跑步或跳跃产生的反复微损伤可能引发疲劳骨折,常见于篮球运动员和舞蹈者。早期表现为运动后隐痛,进展为持续性钝痛。需立即停止负重活动,采用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愈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改善骨代谢。
4、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需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基础治疗包括阿仑膦酸钠等抗骨吸收药物,骨折处配合低频脉冲磁场刺激成骨细胞活性。
5、手术指征:
骨折移位超过3毫米或涉及关节面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空心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进行非负重踝关节活动度训练,6周后逐步过渡到全负重行走,3个月后恢复低强度运动。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汤和深绿色蔬菜。疼痛缓解后可进行坐位弹力带踝外翻训练,每小时10次预防关节僵硬。睡眠时抬高患肢15厘米减轻水肿,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进度,完全骨性愈合前避免剧烈跑跳动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髋关节骨折术后护理方法
- 2 40岁桡骨骨折愈合时间
- 3 骰骨骨折怎么处理
- 4 处理骨折病人的原则
- 5 髌骨骨折回弯训练的方法
- 6 老年人骨折怎么治疗
- 7 胸椎骨折中医治疗
- 8 颅骨骨折有什么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