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如何治疗
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α受体阻滞剂治疗、β受体阻滞剂辅助、血压监测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嗜铬细胞瘤通常由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肿瘤异常分泌儿茶酚胺引起,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等症状。
1、手术切除:
根治性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首选方案,开放手术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者。术前需使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2-4周,避免术中儿茶酚胺释放导致危象。
2、药物控制:
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哌唑嗪可阻断儿茶酚胺作用,术前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需在α阻滞后启用,避免未拮抗的α受体兴奋诱发高血压危象。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可作为辅助用药。
3、血压监测:
术前需动态监测血压波动,术后仍需定期随访。约10%患者术后血压未完全恢复正常,可能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重塑或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4、急性危象处理:
高血压危象时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或硝普钠,同时补充血容量。心律失常可选用艾司洛尔,避免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加重血管收缩。
5、生活管理: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摄入酪氨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奶酪、红酒。术后6个月内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复查尿儿茶酚胺代谢物排除肿瘤残留或复发。
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3克。建议进行步行、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血压、电解质及激素水平,5年生存率超过95%。突发头痛、出汗时应立即测量血压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