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骨质疏松怎么办
女性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摄入、抗骨吸收药物、雌激素治疗、运动干预等方式改善。该疾病通常由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降、钙吸收不足、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钙剂补充:
钙是骨骼主要成分,每日需摄入1000-1200mg钙元素。乳制品如牛奶200ml含钙约240mg,深绿色蔬菜每100g含钙50-150mg。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是常见补钙制剂,需分次随餐服用以提高吸收率。
2、维生素D调节:
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建议血清25OHD水平维持在30ng/ml以上。日晒20分钟可合成约400IU维生素D,富含维生素D食物包括三文鱼、蛋黄、强化奶制品。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活性维生素D适用于肝肾功能异常者。
3、药物干预: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每周70mg口服,唑来膦酸每年5mg静脉输注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钙素鼻喷剂适用于急性疼痛期,雷洛昔芬作为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
4、激素治疗:
围绝经期女性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雌激素替代,结合雌激素0.3-0.625mg/日配合孕激素能减少骨量流失。需监测乳腺和子宫内膜安全性,治疗窗口期为绝经10年内或60岁前。
5、运动强化:
负重运动如快走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刺激骨形成。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或1-2kg哑铃,每周2次锻炼核心肌群。太极拳等平衡训练能降低跌倒风险,水中运动适合关节疼痛患者。
骨质疏松防治需长期综合管理,建议每日摄入300ml牛奶+500g蔬菜,补充坚果及豆制品。避免吸烟饮酒,控制咖啡因摄入在300mg/日以下。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65岁以上或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复查。出现身高缩短4cm以上、突发剧烈背痛需及时就医排除椎体骨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