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治
宝宝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改善吸收功能、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先天储备不足等原因引起。
1、饮食补铁:增加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猪肝、鸭血,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橙子、猕猴桃促进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黑木耳、紫菜含非血红素铁,需与肉类同食提高利用率。避免与牛奶、浓茶同服影响铁吸收。
2、铁剂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适合婴幼儿,刺激较小;右旋糖酐铁口服液适用于儿童,吸收率较高;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可用于大龄儿童。铁剂宜在两餐间服用,疗程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
3、病因治疗:慢性肠道失血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钩虫病有关,通常表现为便潜血阳性、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或粪便虫卵检查,采用深度水解奶粉或驱虫治疗。月经过多少女需排查凝血功能障碍。
4、吸收管理:慢性腹泻或乳糜泻患儿需先治疗基础疾病,补充锌元素改善肠黏膜修复。胃酸缺乏者可短期服用维生素C增强铁离子溶解。手术切除小肠的患者需考虑静脉补铁。
5、监测随访:治疗2周后复查网织红细胞,4周评估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每3个月检测血清铁蛋白直至储备充足。早产儿、双胞胎等高风险群体需从2月龄开始预防性补铁。
保证每日摄入30g红肉或每周2次动物肝脏,搭配深色蔬菜补充叶酸。适度进行爬行、步行等运动刺激造血功能。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早产儿配方奶应选择强化铁型。出现面色苍白、指甲凹陷等症状需及时检测血常规,重度贫血需住院输注浓缩红细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