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引起。
部分女性月经量少与家族遗传倾向相关,母亲或姐妹存在相似情况时需考虑基因影响。治疗需结合激素水平检测,必要时采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如补佳乐、黄体酮胶囊或克龄蒙连续用药3-6个月。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导致雌激素分泌不足,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增生。确诊后需针对性用药,如优甲乐调节甲状腺功能,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或短效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
频繁人工流产、宫腔粘连或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会造成内膜基底层破坏。宫腔镜检查明确后,采用球囊扩张术分离粘连,雌激素贴片促进内膜修复,严重者需行宫腔粘连电切术。
长期节食减肥导致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造血功能。每日需摄入50g红肉、30g动物肝脏补充铁元素,配合菠菜豆腐汤补充叶酸,必要时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剂。
重度贫血、肾功能衰竭等消耗性疾病会减少经血排出量。原发病治疗优先,贫血患者静脉输注蔗糖铁,肾衰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6g/kg体重,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日常增加核桃、芝麻等坚果摄入促进激素合成,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生冷饮食,长期服用避孕药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出现持续三个月以上月经量减少伴头痛、视力变化时,需排除垂体瘤等器质性疾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