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量少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内分泌失调、子宫病变、卵巢功能衰退等原因引起。
部分女性先天子宫内膜较薄或子宫发育不良,月经量少可能与家族遗传相关。这类情况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若无其他病变可尝试雌激素补充治疗,如戊酸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软膏等局部用药,配合阿胶、当归等药膳调理。
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突然的气候变化或过度节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建议避免冷水刺激,冬季加强腰腹保暖,每日饮用生姜红枣茶,体重过轻者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至每日60-80克。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抑制子宫内膜增生。需检测性激素六项和甲功五项,确诊后可采用达英-35调节雄激素,优甲乐纠正甲减,配合针灸三阴交、关元穴改善循环。
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等器质性疾病需宫腔镜检查确诊。轻度粘连可行宫腔镜分离术,结核患者需规范抗痨治疗6-9个月,术后建议使用芬吗通促进内膜修复。
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下降需查AMH值,激素替代疗法常用补佳乐+黄体酮序贯治疗,辅以DHEA补充剂。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卵巢供血。
日常可增加黑芝麻、桑葚等含铁食物,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坚持凯格尔训练增强盆底肌功能。若连续3个月周期少于20ml或伴随潮热失眠,建议尽早就医排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长期月经量少可能影响生育功能,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生殖医学干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