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疼痛管理、感染预防、活动恢复和情绪调节五方面。主要有伤口清洁消毒、合理使用镇痛措施、观察感染征兆、渐进式下床活动、心理疏导支持等措施。
术后需每日用碘伏消毒切口,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术后7天内避免沾水,淋浴时使用防水贴保护。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医用收腹带可减轻腹部张力,但每天佩戴不超过8小时。
术后48小时内按医嘱使用静脉镇痛泵,之后可改用口服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变换体位时用手按压切口减轻牵拉痛,咳嗽时用枕头抵住腹部。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跳痛需警惕血肿或感染。
体温超过38℃、切口渗液浑浊、恶露异味需及时就医。抗生素使用需完整疗程,定期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指标。如厕后从前向后清洁会阴,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保持导尿管通畅。
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24小时后尝试坐起,48小时扶床行走。初期行走需家属搀扶,活动量以不引发头晕为度。肠蠕动恢复前禁食产气食物,肛门排气后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
术后3-5天可能出现产后情绪低落,与家人多沟通倾诉。母婴分离期间用吸奶器维持泌乳,与新生儿视频互动。睡眠不足会加重抑郁倾向,每天保证6小时分段睡眠。
剖腹产恢复期需加强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80-100克,搭配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产后6周内避免性生活,42天复查确认子宫复旧情况。哺乳期注意钙质补充,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帮助盆底肌恢复,从每天3组、每组10次收缩开始循序渐进。出现发热、大出血或严重抑郁倾向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