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性功能下降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衰老、慢性疾病和心理问题引起。
部分男性性功能障碍与家族遗传相关,如先天性雄激素受体异常或染色体缺陷。治疗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病因,针对性采用睾酮替代疗法如十一酸睾酮胶丸、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或阴茎血管重建手术。伴有遗传代谢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病。
长期工作高压、电磁辐射或化学污染物接触会抑制睾酮分泌。建议调整工作强度,避免双酚A等环境激素暴露,必要时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心理咨询。职业暴露人群应定期检测性激素水平。
40岁后男性睾酮每年下降1%-2%,血管内皮功能退化影响勃起。除药物干预外,可进行低强度冲击波疗法、真空负压装置训练。保持规律性生活能延缓功能衰退,每周1-2次为宜。
糖尿病、高血压等会导致阴茎海绵体供血不足。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口服阿伐那非等新型PDE5抑制剂,严重者选择阴茎假体植入术。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前需评估风险。
焦虑抑郁会通过神经递质紊乱影响性欲,表现为心因性ED。认知行为疗法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舍曲林、帕罗西汀效果显著。伴侣共同参与治疗可提升疗效。
日常建议增加牡蛎、坚果等锌元素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配合凯格尔训练。避免久坐和过量酒精,睡眠保证7-8小时。糖尿病患者需重点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140/90mmHg。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功能障碍应尽早就医,排除垂体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