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概率约为10%-15%,主要与精子质量异常、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有关。
少精症、弱精症或畸形精子症占不育病例的30%-40%。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克罗米芬促进精子生成,辅酶Q10改善精子活力,严重者可采用睾丸穿刺取精术结合试管婴儿技术。避免高温环境、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睾丸温度升高,占不育原因的15%-20%。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腹腔镜手术或介入栓塞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附睾炎等感染性疾病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热敷。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占5%-10%。注射用尿促性素、绒促性素可刺激睾丸生精,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补充优甲乐。定期检测睾酮、FSH等激素水平,必要时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占3%-5%,Y染色体微缺失可通过ICSI技术解决。基因检测明确病因后,部分患者需供精人工授精。遗传咨询有助于评估后代风险。
肥胖、压力、辐射等因素导致不育占比约20%。减重5%-10%可显著改善精子参数,地中海饮食富含锌硒元素,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男性不育防治需综合管理:每日补充30mg锌元素和200μg硒元素,食用牡蛎、巴西坚果等食物。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心理压力过大时进行正念训练,睡眠保证7-8小时。精液分析应禁欲3-7天后检查,异常结果需间隔1个月复查确认。备孕超过1年未果建议夫妻同查,40岁以上男性生育力评估应提前至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