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调理经期需注重多休息、多保暖、多补充营养,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情绪管理改善月经状况。
经期子宫内膜脱落伴随能量消耗增加,睡眠不足可能加重痛经和疲劳感。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可小憩20分钟。避免熬夜或高强度脑力劳动,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痛经严重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配合热敷下腹部缓解症状。
寒冷刺激易引发子宫收缩异常,导致经血淤积或流量减少。经期需重点保护腰腹部位,穿着高腰纯棉内裤,使用暖宝宝贴于脐下三寸处。每日饮用红糖姜茶2-3次,水温维持在60℃左右。宫寒体质者可尝试艾灸关元穴,每周2次,每次15分钟。
月经失血可能导致铁元素流失,动物肝脏每周摄入200克,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深色蔬菜如菠菜焯水后凉拌,保留叶酸成分。药膳推荐当归羊肉汤,取当归10克、羊肉500克文火炖煮2小时,经后连续食用3天。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需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
经前激素波动易引发焦虑情绪,每天进行正念呼吸练习10分钟。听低频音乐60-80拍/分钟可降低皮质醇水平,瑜伽蝴蝶式能舒缓骨盆紧张。雌激素下降期可适量增加豆制品摄入,其中大豆异黄酮有助于稳定情绪。
经期第1-2天避免跑跳运动,改为散步或阴瑜伽。第3天后可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强度控制在心率220-年龄×60%范围内。凯格尔运动每天3组,每组15次,增强盆底肌支撑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避免倒立体式。
经期饮食宜选择温性食材如红枣、桂圆、樱桃,避免生冷海鲜及冰饮。运动推荐八段锦、太极等柔缓项目,运动时长不超过45分钟。日常护理注意观察经血颜色和周期变化,使用纯棉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出现持续头痛或经量突增需及时就医。建立月经周期记录表,监测基础体温变化,长期调理可配合中医周期疗法,经后期滋补肾阴,排卵期活血通络,经前期温补肾阳,形成完整调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