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紊乱、性交疼痛及发热,需结合抗生素治疗和日常护理。
子宫内膜炎引发的炎症刺激会导致持续性下腹钝痛或坠胀感,急性发作时可能伴随痉挛性疼痛。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或甲硝唑针对厌氧菌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
细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渗出,表现为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的阴道分泌物。需通过分泌物培养确定病原体,淋球菌感染首选头孢克肟,衣原体感染可用阿奇霉素。每日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
炎症影响子宫内膜正常脱落周期,可能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需在控制感染后采用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严重贫血者需补充铁剂。月经期需勤换卫生巾,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盆腔充血和炎性粘连会导致性交时宫颈撞击痛,急性期应禁止性生活。慢性期可尝试改变体位减轻冲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降低摩擦。合并盆腔粘连者可考虑腹腔镜松解手术。
细菌毒素吸收可能引起38℃以上发热、寒战或乏力等全身反应。需卧床休息并补充水分,高热时物理降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者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
日常饮食需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可热敷下腹缓解疼痛。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急性发作期应暂停。注意经期卫生,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治疗期间每3天更换床单并用60℃以上热水清洗。定期妇科复查直至炎症指标完全正常,避免转成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