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亚健康 > 正文

油麦菜和莴笋哪个营养更高

发布时间: 2023-11-15 10:3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油麦菜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通的食物,很多吃油麦菜的有个疑问,就油麦菜和莴笋哪个营养更高。想知道的话,下面就微微健康网小编就告诉您家油麦菜和莴笋哪个营养更高。

许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油麦菜和莴笋长得差不多,口感也相似,是否就是同一种蔬菜呢?”其实,油麦菜和莴笋虽然是亲戚,但却是两种菜,而且营养也有差别。

从外形来看,莴笋的叶子宽大,茎的样子一圈一圈,像笋一样,比较粗大。而油麦菜的叶子细长平展,肉质茎细短,好像是“缩小版”的莴笋。从血缘关系看,莴笋和油麦菜都属于莴苣属,莴笋属于茎用莴苣,油麦菜属于叶用莴苣的一个变种——长叶莴苣。相比来说,油麦菜跟人们熟悉的生菜更相近。

油麦菜脆嫩清香,有“凤尾”之称。它含大量维生素和钙、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油麦菜的营养略高于生菜,而远优于莴笋。同莴笋相比,油麦菜的蛋白质含量高40%,胡萝卜素高1.4倍,钙高2倍,铁高33%,硒高1.8倍。

莴笋有开通疏利、消积下气的作用,对促进消化有帮助;而油麦菜有清肝利胆和养胃的功效。其茎叶中味道微苦的莴苣素,有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神经衰弱、清燥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油麦菜还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莴笋的吃法较多,烧、炒、凉拌皆可;而油麦菜以生食为主,可凉拌,也可蘸各种调料,如果要炒,时间一定不要过长。

微微健康网温馨提示:油麦菜炒的时间不能过长,断生即可,否则会影响成菜脆嫩的口感和鲜艳的色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油麦菜比莴笋营养高
油麦菜比莴笋营养高
许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油麦菜和莴笋长得差不多,口感也相似,是否就是同一种蔬菜呢?”其实,油麦菜和莴笋虽然是亲戚,但却是两种菜,而且营养也有差别。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油麦菜和莴笋的营养差别,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吧。从外形来看,莴笋的叶...[详细]
2023-11-16 06:03
油麦菜和莴笋的区别
油麦菜和莴笋的区别
油麦菜和莴笋虽同属菊科莴苣属,但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食用部位、外观特征、口感及营养价值等方面。1、食用部位:油麦菜以嫩叶为主要食用部分,叶片细长呈披针形,质地柔嫩适合凉拌或快炒;莴笋则以膨大的肉质茎为主,茎部去皮后切片或切丝烹饪,...[详细]
2025-06-18 11:39
贡菜是不是莴笋
贡菜是不是莴笋
贡菜不是莴笋。贡菜又名苔干、响菜、山蜇菜,是属于莴苣属,但是并不是莴笋。它的色泽鲜绿、质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价值极高,跟莴笋相比,它的色彩比莴笋要淡,入锅还是非常脆口,不像莴笋入即软,口感比起莴笋更胜一筹。贡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栽...[详细]
2023-11-16 05:39
食物怎么搭配营养更高?
食物怎么搭配营养更高?
调理气血:莲藕配玫瑰花莲藕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还有多酚类化合物、过氧化物酶,能把身体内的垃圾打扫干净。中医认为生藕可以凉血生津,熟藕可以补脾益血,最好的食用方法是将莲藕清煮或者用来调粥,都可以起到行气通气的作用。搭配玫瑰水:将开水中直...[详细]
2023-11-13 10:17
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吃油麦菜么
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吃油麦菜么
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吃油麦菜,但要适量。因为油麦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好处,但是要注意适量食用。1、补充营养:油麦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适当给宝宝吃一些油麦菜,能...[详细]
2023-11-16 14:03
菜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菜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菜可能是指蔬菜,蔬菜的营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1、碳水化合物:蔬菜指的是可以做菜、烹饪成食品的植物或菌类。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供能的重要物质,许多蔬菜中都含有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如土豆、山药、莲藕、...[详细]
2023-11-16 12:11
刺儿菜有哪些营养保健作用
刺儿菜有哪些营养保健作用
刺儿菜是一种野菜,在北方比较少见,但是在南方就多了,田间地头沟旁都生长,这些野菜虽然平时不怎么顺眼,但是吃起来却很保健,那些想要养生的人可以到野外去摘些刺儿菜来吃,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刺儿菜到底有哪些药用价值吧!刺儿菜原名小蓟草,属菊...[详细]
2023-11-15 06:04
怎么吃空心菜更营养
怎么吃空心菜更营养
空心菜最解毒空心菜的学名叫蕹菜,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比番茄还要高。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素,因此,空心菜在促进肠蠕动、通便解毒上,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医典籍记载,空心菜性凉,捣成汁后服用可解食物中毒,外用还可以起到消肿、祛毒火的作用...[详细]
2023-11-15 16:36
时令菜:补充营养的同时可治痔疮
时令菜:补充营养的同时可治痔疮
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肠胃内热蓄积所引发的,所以清除肠胃里的积热对于治痔疮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治痔疮比较好?要消除体内的积热,最主要的还是通过饮食调理来解决。菠菜无疑是最好的“肠道清热润滑剂”。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菠菜是如何治疗痔疮的...[详细]
2023-11-13 11:27
糖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有哪些
糖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有哪些
糖菜多指甜菜,甜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脏、降低血压、预防甲状腺疾病等。1、促进消化:甜菜中含有丰富的盐酸甜菜碱,该物质有助于刺激胃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消化,能够起到预防和改善便秘的作用。2、增强免疫力:该食物营...[详细]
2023-11-16 14:47
最近胸变软了是怎么回事
乳房变软可能由生理性激素波动、体重变化、哺乳期结束、乳腺增生或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触感柔软、胀痛减轻或体积变化,可通过调整内衣、热敷按摩、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1、生理性激素波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乳房组织含...[详细]
2025-11-24 17:00
最近小肚子越来越大怎么回事
小肚子越来越大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便秘、激素变化、盆腔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1、饮食过量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脂肪堆积,尤其腹部脂肪对能量过剩敏感。常见于频繁摄入油炸...[详细]
2025-11-24 16:24
最近突然长肚子咋回事
突然长肚子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激素变化、肠道问题或腹腔积液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综合判断,必要时就医检查。1、饮食过量短期内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增生速度较快。常见于聚餐频繁、零食摄入过...[详细]
2025-11-24 15:48
最近屁股变大了怎么回事
屁股变大可能与体重增加、激素变化、运动方式调整、骨盆前倾、脂肪分布改变等因素有关。需结合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综合判断。1、体重增加日常热量摄入超过消耗时,脂肪容易在臀部堆积。高糖高脂饮食、久坐少动等习惯会导致脂肪囤积,表现为臀部维度增大...[详细]
2025-11-24 15:12
最近老感觉饱腹感怎么回事
最近老感觉饱腹感可能与饮食过快、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长期饱腹感可能伴随腹胀、反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1、饮食过快进食速度过快会导致空气随食物吞咽积...[详细]
2025-11-24 14:36
最近感觉胸突然变软了
乳房突然变软可能是激素波动、体重变化或乳腺组织改变引起的生理现象,少数情况下与乳腺疾病相关。乳房质地受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影响,月经周期、妊娠期、哺乳期或体重快速下降时可能出现暂时性变软。月经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乳房密度降低...[详细]
2025-11-24 14:00
最近感觉肚子越来越大怎么回事
肚子越来越大可能由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腹水、肠道胀气、卵巢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1、饮食过量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建议减少精制碳水及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详细]
2025-11-24 13:24
最近感觉肚子大了好多是得病了吗
肚子明显变大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常见因素包括饮食过量、久坐缺乏运动、肠道胀气、腹水积聚、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若伴随腹痛、排便异常、体重骤增或消瘦需及时就医排查。1、饮食过量短期内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详细]
2025-11-24 12:48
最近感觉肚子大了好多
肚子明显增大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腹胀或疾病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短期内肚子变大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或久坐不动。高油高盐饮食容易导致胃肠胀气,碳酸饮料、豆类等产气食物摄入过多会引发腹胀。长期缺乏运动使腹部脂肪堆积,腰围逐...[详细]
2025-11-24 12:12
最近腹部突然变大
最近腹部突然变大
腹部突然变大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积气、腹水、妊娠、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针对性处理。饮食不当可能导致腹部突然变大。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高盐、高糖或产气食物,可能引起胃肠胀气或水分潴留。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豆类、碳酸...[详细]
2025-11-24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