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系统感染、激素水平变化、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妊娠分娩或年龄增长导致盆底肌群支撑力下降,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凯格尔运动可增强肌力,每天3组每组10次收缩;电刺激疗法通过设备激活肌肉神经;严重者需行尿道中段悬吊术,采用TVT或TOT等术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或脊髓损伤会干扰膀胱信号传导。间歇性导尿每4-6小时排空膀胱;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减少膀胱痉挛;骶神经调节术植入电极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细菌侵袭尿道黏膜引发急迫性尿失禁。尿培养确诊后使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蔓越莓汁富含原花青素抑制细菌黏附;保持每日饮水2000ml冲洗尿道。
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尿道黏膜萎缩。局部涂抹雌三醇软膏增强尿道闭合压;植物雌激素补充如大豆异黄酮每日40mg;激光治疗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改善黏膜弹性。
利尿剂、镇静剂等干扰膀胱功能。调整用药方案替换为ACE抑制剂类降压药;定时排尿训练建立2小时如厕习惯;夜间限水减少起夜次数。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促进黏膜修复,游泳和瑜伽改善核心肌群协调性,选择棉质内裤并随身携带吸水护垫。突发失禁伴随血尿或发热需立即排查膀胱肿瘤或肾盂肾炎,长期症状建议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