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松弛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病变、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或遗传性疾病,需排查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减退、肌营养不良症及多发性硬化。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表现为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新斯的明试验可确诊,治疗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胸腺切除术适用于胸腺瘤患者。
甲状腺激素不足引发黏液性水肿,伴畏寒、体重增加。需检测TSH和FT4,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需终身服药,剂量根据TSH水平调整,合并贫血者可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基因缺陷引起的进行性肌萎缩,杜氏型多见男性儿童。肌电图和基因检测确诊,目前采用糖皮质激素延缓进展,康复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基因疗法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中枢神经脱髓鞘病变导致肢体僵硬与松弛交替,核磁共振可见脑白质病灶。急性期用甲强龙冲击治疗,缓解期使用干扰素β-1a预防复发,严重痉挛可用巴氯芬缓解。
低钾血症或低钙血症引发肌无力,常见于腹泻或利尿剂使用后。静脉补钾需控制速度,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更安全,钙剂补充需联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
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适度进行抗阻训练维持肌力,避免过度节食。中老年人群建议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肌酸激酶,出现进行性肌无力或伴随吞咽困难、复视等症状需立即神经科就诊。糖尿病患者需警惕低血糖诱发的肌无力发作,外出随身携带糖果应急。